| 会员登陆

九正建材网

商机信息

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:商机中心 > 销售信息 > 新型建材 > 江苏微硅粉。江苏硅灰。13608946221

江苏微硅粉。江苏硅灰。13608946221

发布日期:2011-02-18 查看次数:

详细信息

有效期 长期
类 别 新型建材 - 新特建材
规格型号 1,2,3级
产品数量 8000吨
地区 山东 - 淄博
详细链接

配合比设计要求   硅粉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,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,确定硅粉的掺入方法。硅粉的最佳掺量,减水剂的最优掺量和砂石料调整。其它按普通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。 一、硅粉的掺入方法   硅粉掺在混凝土中一般有两种方法:一是内掺,二是外掺,都要与减水剂配合使用。 内掺法——用硅粉代替水泥,又分等量代替和部分代替两种,等量代替为硅粉掺量代替相等量的水泥,部分代替为1kg硅粉代替1~3kg水泥,作为研究一般掺量为5~30%,水灰比一般保持不变。 外掺法——硅粉像外加剂那样掺在混凝土中,即水泥用量不减少的条件下掺入硅粉。掺量一般为5~10%。由于硅粉用法不同,所得混凝土的性能并不相同,外掺法所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高得多,但增加了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。 二、硅粉的最优掺量   硅粉在混凝土中掺量太少,对混凝土性能改善不大,但是掺量太多,则混凝土太粘,不易施工,且干缩变形大,抗冻性差,因此,掺硅粉时,应找出最优掺量才能获得最佳结果。一般情况下,掺量在10%以内效果较为满意。硅粉合适掺量一般根据所用硅粉,水泥种类和骨料性质,选择几个硅粉掺量,如3、5、7、10%等,成型混凝土试件,绘制R-SF(强度-硅粉掺量)曲线确定。值得注意的是硅粉价格较高,在确定硅粉的最佳掺量时,也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。 三、减水剂的最佳掺量   在混凝土中使用硅粉,如不掺减水剂,想保持相同的动度,则必然要增加用水量,水灰比增加,掺硅粉混凝土的强度也上不去,这也是过去硅粉未在混凝土中推广使用的原因之一。硅粉与减水剂联合使用。特别是与高效减水剂联合使用,掺用硅粉水灰比不变。用水量不增加,也能达到与未掺硅粉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流动度。硅粉混凝土强度等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。   使用硅粉,一般都使用萘系高效减水剂,如建1,H1,DH3,FDN,NF,N-B等。还有密胺树脂型减水剂,在西欧广泛使用(称Melment)。密胺树脂减水效果较好,一般可减水25%。但国内使用尚少,主要是因为成本高。目前为液体状态,运输不便。   萘系减水剂在硅粉混凝土中的掺量,一般为胶材用量的1%以内,有的为了减小水灰比,拌制超高强混凝土,减水剂掺量达2~3%。   对于所选用的减水剂品种、型号和所用混凝土原材料,选用几个掺量,如0.3,0.6,0.9,1.2%,测量混凝土的塌落度(S),绘制塌落度-减水剂掺量曲线,并考虑成本,确定最佳掺量,也可根据经验确定减水剂掺量,例如掺硅粉10%,对于H1和UNF型减水剂,一般掺量为胶材用量的0.6%左右。      山东明蓝硅粉材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微硅粉(又称硅粉、硅灰,Silica Fume或Microsilica)。主要负责人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、华东理工大学。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开发工作,具有丰富的微硅粉研究和应用经验,而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负责人则均为资深专业人员,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优秀、充满活力。      山东明蓝硅粉公司不断建立生产基地,广泛拓展全国市场,在华东各地区分别设立销售代表处和中转仓库。本公司在淄博有3000M2的仓库,并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,实现微硅粉产品的快速分流和配送。   鉴于我国微硅粉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,微硅粉生产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,山东淄博明蓝硅粉公司在成立之日起,即以建立规范、高效的供销平台为主要目标,对微硅粉市场进行细分,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,提供相应品级的微硅粉产品,同时提供技术支持。   通过三年时间的运营,明蓝硅粉公司已在华东地区、北京、广州等地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,尤其在耐火材料、砂浆、灌浆料、耐磨地坪等领域,成为主要的微硅粉供应商。明蓝微硅粉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大型水利、海工、桥梁、大坝、高层建筑等工程。     增密型明蓝微硅粉更适合于大型混凝土工程和干粉连续生产线,广受用户欢迎。   近年来,明蓝微硅粉的出口势头持续良好,成为行业内著名的国际品牌。    我们愿与各国内外客户一起努力探讨与合作!为世界明天的天空更加湛蓝而努力!! 联系人:蓝先生  电话:13608946221 网站:www.mlweiguifen.com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 蓝先生
联系电话
Email 353871168@qq.com
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
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©2000-2024     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400 6464 001 传真:028-83370196